液压铆接机铆接时如果产生缺陷,一定要引起重视,那么产生缺陷原因有哪些?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呢?遇到缺陷有哪些解决方法呢?
根据多年的操作经验来看,很多时候,铆接产生缺陷是因为操作不当、设备参数不合理、设备故障引起的,下面详细来介绍一下。
1、铆钉头不成形或有伤痕
产生原因:铆钉杆本身存在弯曲,导致在铆接的时候没有将铆钉头镦粗,或者罩模没有击打在铆钉的上面。
预防措施:罩模施力应该要均匀,减少跳动情况的发生。
解决方法:更换质量合格的铆钉。
2、铆钉钉头帽缘太大或者出现裂纹
产生原因:铆钉钉杆比较长但是罩模的直径太小,或者铆接的时间过长,材质本身质量不好。
预防措施:应该要正确的选择铆钉钉杆的长度、罩模的直径和击打次数,控制好加热温度,选用优质材质。
解决方法:a≧3mm,b≧1.5-3mm,拆除罩模,重新更换。
3、铆钉钉头太小,高度不足或板材损伤
产生原因:铆钉的钉孔大而钉杆太短,在铆接的时候出现偏斜,另外罩模直径太大也会导致板材损伤。
预防措施:重新核酸钉孔的尺寸和铆钉长度。
解决方法:更换合适的罩模。
4、 铆钉钉头周围没有用和板材紧密贴合。
产生原因:铆钉孔径过小,钉杆存在缺陷,铆接的压力不够,罩模偏斜。
预防措施:选用孔径大小合适的铆钉,将铆钉钉杆上的毛刺去除,加大压力,保持垂直铆接。
解决方法:更换合适尺寸的铆钉。
5、铆钉钉头偏移或者钉杆歪斜
产生原因:铆接出现歪斜,压力过大,铆钉钉杆弯曲或者钉孔不整齐。
预防措施: 铆头应该要和钉杆在同一轴线上,压力应该要逐步施加,孔的位置应垂直。
解决方法:偏心≧0.1d,更换合适的铆钉。
6、铆钉钉杆在孔内弯曲
产生原因:铆钉钉杆和钉孔之间的间隙过大。
预防措施:使用直径合适的铆钉,在刚开始铆接的时候,风力应该要小一些。
解决方法:更换直径合适的铆钉。
7、板材结合面出现缝隙
产生原因:装配紧固性不好,过早拆卸,孔径过小或者板材之间间贴合不严密。
预防措施:铆接前,应该要检查一下板材之间贴合程度和孔径大小,拧紧螺母,铆接后再进行拆除。
解决方法:更换铆钉。
液压铆接机铆接时产生缺陷的原因很多,用户遇到铆接缺陷,需要认真的分析一下原因,柴油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法。